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活的灵*,也是团结学生,贯彻优良治学品质的纽带。如今随着学习空间设计的变化,很多学校需要改扩建和修建新校区,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做好学校校园文化的传承尤其重要,不仅仅是在学校理念沿用,在学校公众空间设计上也应该体现文化的沿袭,尤其是学生度过时间最多的室内公共空间。本文则探讨了如何设计学校室内公共空间以传承校园文化。
设计的基本原则
开放性原则
校园本身是分门别类的,针对的学生的年龄段也是不同的,而不论面对什么类别的学生,我们都需要一个开放性的校园环境。由于学生这个群体,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同辈之间的交流和知识的互换都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养成,也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进而促进校园文化的互相交流和发展。那么学校的校园室内空间在设计时,开放性是必不可少的原则。
层次性原则
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校园文化生活,单一的室内公共空间的环境结构是远远不够的,针对不同类型的交往活动,环境应分空间层次。例如区分私密性或者功能性。私密性的多层次表现在于要有全开放式结构的空间也要有半私密式的结构空间。学生可以经过时随时停下交谈或学习,也可以选择稍与喧闹隔离的空间。层次区分的细致程度由实际环境和位置以及提供的功能决定:功能性的多层次表现在一个空间所具备的功能要有多样性,可控可变。
舒适性原则
校园中室内公共空间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它需要满足学生们停留、交谈等活动的需求。学生们会在空间内停留,且会涉及行走外的其他动作,那么就需要空间符合舒适性原则。而舒适性又涵盖很多方面,如视觉上、听觉上、颜色和空间的和谐,或对周遭噪音上的处理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舒适度,而有很多其他因素也影响一个空间的舒适性,如空间大小、空间尺度是否合理,又或是装饰造型,使用性质的应用程度等。
但基于校园文化传承这一主旨我们在实现对设施颜色和材质运用进行设计和与校园文化贴近的同时要保证设施的舒适性,这是校园室内环境的基本原则。例如通过对空间尺度中细节的控制以确保使其达到人体工程的标准以及对空间内可能与人接触的材料的亲肤性的把握,这些都为了实现舒适性方式,提高一个空间的舒适性就是体现空间对人的关怀。
参与性原则
在《俄勒冈实验》中,亚历山大提出了他的设计中使用者参与的原则:“一个有机结合的社区只有通过整个社区的行为才能形成,这样的行为中每个人都协助完成他们所最了解的那部分环境。”
设计师在建设迪士尼乐园时也放弃了对道路的规划,而让游人参与进来,自然走出的路线才是最理想的道路,这两个例子都展现了设计中尤其是有关公共空间的设计,参与性使设计更生动和贴近生活,为设计对象提供更优化和有效的设计。这些揭示了思维再缜密再有经验的设计师也是有局限性的,面对复杂多样的设计目标时,走进他们,了解他们,甚至于让他们参与自己的设计是非常有效的做法,因为使用者永远知道自己的真正需要和使用细节。
为实现最有效率和有意义的文化传承,参与性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中,学生参与的方向很多。比如学生习惯性点位的确定,功能的选择等。设计师可以从其中汲取灵感。通过与参与者意念的理解和结合,能更有效的使学生融入到被设计完成的校园室内公共空间中。在完成后的空间里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和余地。
校园室内公共空间功能分类
交通空间
交通空间是连接建筑物内各个不同职能空间的桥梁和纽带。是重要的联系要素,如楼梯、走廊等等形式。而传统设计中的交通空间一般较为呆板,除了体现基本职能外,很难让行走之中的人停留或产生兴趣。这也可以说是对空间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原有的交通空间具有稳定的人员流通量。那么如果经过对灯光的合理设计或尺寸的宜人处理。可能会令经过于此的人产生停留与交往的兴趣。这样的处理方法还可以通过空间中的合理设施来实现。
当我们立足校园文化传承来考虑时,首先因为交通空间所要满足的功能属性,所以装饰和设计不易太过繁复,可以通过空间中涉及到的材质、光源等出发,结合本校的文化底蕴或能凸显文化形象的符号等。但从我的理解出发,氛围的营造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弱化装饰,着重设计空间整体的感觉和氛围。如学校自身气质带着高效、严谨的特点时,我们可以运用现代较简约的材料,像混凝土、钢结构都是可发挥的选择。而同时,交通空间他自身所具备的连接点的特质,那么能实现对交通空间的优化和再利用,不仅可以提升空间的利用率。也是对校园生活环境细节的一种建设,能够更大限度的促进师生的交流,文化的传播等活动。是对校园室内公共空间内容的一种扩充。
共享空间
教学内部空间的共享空间,指的是建筑中其联通空间作用的部分,如最常见的,中庭和门厅等,中庭往往在建筑中贯穿整个建筑高度,起到了对建筑内部空间的整理作用,并打破了传统建筑模式的枯燥,而门厅由于所处位置的特点,决定了它衔接内外空间的重要作用,好的门厅可以使内外空间过度的有序自然,并给人对建筑内部空间良好的第一印象,也是对内部空间整体气氛的一个好的引领。而门厅除了以上所述的基本功能外,还需具备的功能就是提供场所为人的休息和交流服务。我们都了解的事实是,门厅要有一定的服务属性,为来到此地的人提供咨询、等待或短时间交流的人提供帮助和服务。
通常情况下校园室内空间的中庭设计往往不像商业空间面积较大,也不像商务空间那么严谨、低调。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于所处位置多变,且灵活,数量不定,根据建筑结构面积而定,同时,色彩和材质也偏向新兴现代材料,通常不仅仅起到连通空间,拓宽视野的作用,也涵盖了提供休息、休闲和交流讨论所需要的场所的作用,那么针对教育人群的不同,细节会发生变化,如颜色材质,且会跟随整体建筑内部空间的基调和氛围而设计。
而门厅空间,在现代校园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中的界限逐渐模糊化,相比明显生硬的区分空间,现代的设计手法偏向满足所需要的功能的基础上运用多变的排布手段来处理岛台以及休息区这些必要的区块。如缩小岛台的面积,以更放松的方式提供咨询,答疑等服务,而休息等候区也不拘泥于死板的空间界限,放松排布在空间里,使使用者体会到空间的人性化处理,同时增强对校园环境的认知和印象。
学生活动中心公共空间
校园学生活动中心的公共空间,一般被划分为非教学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之列,主要满足学生和教室组织的除上课外的其他包括娱乐,讨论,演出或研究、实验等活动的场所。这种空间形式最初源自欧美国家,他们乐于组织学生形成团体进行课外业余活动。活动中心是对其交互作用的空间整体的统称,而这样的空间集中在一起,在环境上容易形成非常良好的交流氛围,并作为学生参加多样化校园活动的重要媒介起到超乎想象的推动力。
主导我们设计的必定是两方面,一是源自校园文化经典的一面,是对涓滴历史的保留。二是与现代元素的结合,展现文化历久弥新的一面,也更适宜现代教学体制和教学方式的发展。而这个空间的设计手段也是最多样且可发挥性最大的。除了空间颜色、灯光等基础空间配置外,这个空间需要优质家具设施的参与。满足学生们的基本需求,这里我们设施的选择就可以从校园文化的气质出发。在设施选择中我们可以运用成型的常规家具,或可以根据我们想要的形式定做。其他因素可以配合主设施一起来营造氛围,但无论我们如何新鲜多样的设计巧思,我们都应保证的是局部空间与整体建筑空间风格的配合相对和谐。
在现代化高速发展以及人们愈发重视教育的今天。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已经成为主流,它表现的是一种先进优化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团队意识,交流意识。而学生活动中心的公共空间设计要求较开放,针对自身的特点设计手法不需要过分拘谨,同时也是表现校园文化,以及活动氛围的最佳场所。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忽视,学生们课余时间对学习生活的影响,课堂上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发挥更大的作用的是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情的行动和同其他人讨论的过程。
学生公寓公共空间
不同的公寓空间形式决定了不同的人际交往模式。其中,校园公寓空间主要分为两种:单元式公寓和走道式公寓。而走道式公寓是我国校园大范围应用的公寓形式,走道式公寓顾名思义,空间的枢纽和关联在于过道,而这也体现出了走道式公寓的缺点,就是,除了一间屋子的同学以外,与寝室外其他同学的交往机会较少。因为走廊的环境条件有限,面积不够宽,同时形状比较固定,而灯光也是很大的弊端,通常情况下为了节省不必要的电量消耗,走廊的灯光会比较昏暗。总结以上因素,人们往往很少在走廊中停留,更不利于促进人际交往和学术交流。
再看单元式公寓。与前者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校园学生公寓是供学生们长期生活的空间,围绕的是稳定的休息,饮食等活动。单元式公寓的交往空间主要体现在具有独立的门厅、过廊及休息区和阳台等等。这样的环境能给人带来舒适惬意的感受:即有独立空间,又有共享空间。有助于学生间,不同寝室的交流和关系网的建立。进而促进和发扬校园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而此空间的设计风格要与整体公寓设计紧密贴合。且设计要点也与交通空间的相似,不能太过花哨和繁复。颜色的挑选在符合整体校园文化表现形式的气氛的同时偏中性一些较优,功能决定了我们要建造的是舒缓、放松的空间环境。同时要针对整体环境气氛来选择空间节奏的快慢灯光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元素。
优秀设计案例
ENSAE学院(巴黎萨克雷校区教学楼)--简洁、轻盈、高效
ENSAE学院地处一片广阔的高原,这是一个不受阻挡的地理环境,学楼作为一个简洁而抽象的体量被置入在了这个场地里。
建筑框架由一系列H型钢梁交织而成,通体银色,正式钢架原始的颜色,清亮而高级,设计师把这一色调和手法也延续到了室内,由于建筑悬挑结构角度,一层便是镂空回廊的设计,连接中庭制造出了大面积的半室内公共空间,加入绿植和沙石结合的景观带,使环境呈现更开放、友好和具有城市特征的氛围。
教学楼内部的室内公共空间中所占比重较大的走廊,地面采用略抛光深灰色理石材质,适当反光的同时,展现理石优美的肌理和质感棚顶也是使用简约的灰色钢结构,照明采用长条led灯带,有序高效排列,发挥合理地照明力度。而房间的外墙运用了抛光乳白色大理石,暗藏磨砂金属条呼应整体室内结构。
ENSAE学院历史悠久,自诞生就以法国金融精算领域最顶尖的工程师学校的身份存在,对学生筛选和学习成绩要求严格也是学院的特点。严谨的治学之风和学生自律自强的文化积淀也因此形成。
那设计师是如何将这份校园文化精神通过设计体现出来的呢?
首先全金属钢结构的教学楼在外观上就给人高级、简约的整体印象,而由外至内风格又是完全统一的,钢结构在内部也充分发挥了他自身简洁,高级,明亮的感染力。所以内部陈设的选择都在最大程度上统一了色调,理石、实木、钢结构,这三者的相互呼应,伴随通透的整体建筑结构,成功的运用室内公共空间表现了学院高效、简洁的气质。这样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感染每个身在其中的人,提醒和影响学生对自我的认同和对学校的认同。
达特茅斯学院--惬意、灵活、多彩
关于达特茅斯学院学院我们着重分析其因推行舍堂运作模式和功能内容,以及适应现代学生的生活需求,而增设的额外的公共活动区域。
舍堂活动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配置的功能内容,这也为住宿生提供了极大弹性,也是通过日常生活摸索出最符合舍堂未来发展的空间设施。这种有效,灵活的特点与学院本身的气质和特性相符。
其中体现在A栋活动中心内部空间中的大面积内置结构用料为木材,饰面纹路统一,在室内的开阔区域还修建了一个小型阶梯讨论区,增添场所感,其他休闲区域每个空间用木质结构分开来,并运用了不同的颜色区分。同时这些颜色重复使用到休闲的座椅或分区的地毯当中,使用颜色尽管多样但还是融合在了空间里,消除了突兀感。设计师在每个细节中增添跳跃和活泼的元素,增强学生们的使用感和趣味性。顶棚采用暴露管线的手法,但将颜色全部统一刷成了白色。
B栋在呼应A栋整个内部氛围的同时将颜色延伸至了室外共享空间,通过彩色地坪漆对地面的处理,呼应大面积木材用料的同时,也同样营造了鲜活的室内公共空间的气氛。
达特茅斯学院作为常春藤联盟之一,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世界顶尖学府,而他又从多个方面区别于其他常青藤院校,其中由于当年以培养印第安部落的年轻人和年轻白人为目的的办学初衷,从而积淀了活泼,热烈的校园气质,而学院所在地自然环境有及其原生态,青山绿水环抱校园,而学院的学生又是出了名的运动健儿。这些都塑造和体现了学校青春洋溢、活泼开朗且充满了户外和原生态元素的校园文化。
在达特茅斯学院的项目上,学院舍堂中心设计,通过细节和颜色及用料的处理来体现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其中大面积运用了较强的纹理,还选择了多远的跳跃性色彩于座椅及单元休息区呼应达特茅斯活泼热烈的校园氛围。颜色不是设计的重点,而是设计的亮点,通过颜色可以使设计语言更加强烈,但设计中,空间的搭建手法及用料都是设计师精心思考的结果,通过这些所有的细节来构建整体的气氛,并不是由一个或两个突出的元素来支撑空间。
结语
校园是获取知识的场所,也是交流与沟通的场所。校园公共空间的营造既是高校校园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要素。真正的校园文化精神,是构建校园空间的根基。要想在空间设计上更好的传承展现校园文化,需要以科学客观严谨的态度将人性和人文在设计中加以体现,从简单的创造空间提高到营造场所的高度,创造一种体现现代校园文化意境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