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旧称万卷堂的网师园,三个角度揭秘这座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大的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网师园旧称“万卷堂”,要了解网师园的历史渊源和造园艺术,需从三个角度入手:角度一,“网师园”传承于南宋“万卷楼”,其名来源于万卷楼的花园“渔隐”;角度二,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角度三,网师园由三大部分构建而成,体现了江南隐士的生活空间。

如今的网师园内依旧有“万卷堂”

角度一,“网师园”传承于南宋“万卷楼”,其名来源于万卷楼的花园“渔隐”

要了解网师园,首先要了解网师园的历史渊源。苏州园林中的大部分,都是经过百年以上的传承,往往几经兴废,最终的园主人和建筑形态,都和第一次建园的时候,有很大的不同,网师园也不例外。只不过,网师园所处的地块,以及园名,却依旧渊源于首认园主。

网师园内传承书香传统的看松读书轩

网师园的首任园主人,是南宋时期的侍郎、著名藏书家史正志,因此网师园的旧称为“万卷堂”,因为最初这就是史正志的藏书楼。除了藏书楼之外,史正志还在园里建了一座花园,叫做“渔隐”。我们现在见到的网师园,已经毫无“万卷堂”建筑的任何踪迹,而是清朝乾隆时期宋宗元在万卷堂旧址重新构建的一座园林,不过,“网师园”的名字,却源自于万卷堂的“渔隐”,因为“网师”就是“渔夫”的一种雅称。

玉枕金盘

角度二,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很多人不太明白,与苏州园林中绝大部份的园林如拙*园、沧浪亭相比,网师园其实规模上一点都不大,但为什么偏偏是网师园,于年与拙*园、留园、环秀山庄一起,成为苏州园林中第一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座苏州园林之一呢?答案在著名园林大师陈从周的评价中,他认为,网师园的价值,在于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是以少胜多的典范”。

网师园精巧的代表——砖雕工细

网师园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总面积还不及拙*园的六分之一,但从造园艺术的角度看,却小中见大,布局严谨,网师园布局精巧,结构紧凑,以建筑精巧和空间比例协调而著称无论是东侧住宅区的梯云室、竹外一枝轩,还是花园区的看松读画轩,以及最经典的殿春簃,都体现了那种精巧通透的艺术特色。

精致剔透的“小山丛桂轩”

角度三,网师园由三大部分构建而成,体现了江南隐士的生活空间

要了解网师园的结构,先要了解清楚网师园的空间分布,小小一座私家住宅园林,共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东部为宅第,中部为主园,西部为内园。东部宅邸有前后三进,是现存最完整的苏州园林私家宅邸。中部的主园主体为园池,四周的建筑玲珑剔透,精巧之至,而西部内园,则为网师园,则为殿春簃庭院,曾经是芍药圃,一个特别有诗意的园主内书房。

网师园的三大空间构成

网师园的三部分空间构建,并不单纯是一种园林艺术形式上的存在,其实,网师园的构造中,可以看到一种明显的江南隐士的生活方式,园内大大小小的书房、画室有近十数,这是因为网师园的最初创建者宋宗元,以及后期网师园的整体规划的构建者瞿远村,都是那种归隐和恬淡的人。

网师园内的隐逸假山古树景

从网师园名称的历史渊源,到网师园那种代表苏州园林的“以少胜多”的造园艺术,再到三大空间构成的江南隐士的生活空间,这三个角度来欣赏网师园,就能够多多少少,窥见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的精妙之处,以及渊源自网师园旧称“万卷堂”的那份浓厚的书卷气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