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吉速车队历史第五弹的厚积薄发 [复制链接]

1#

这一年是吉速车队厚积薄发的一年

是车队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年

年的Gspeed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

赛后队员合影

全新的技术

赛季对后续数年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干式油底壳、电控热管理系统、ABS防抱死系统、碳纤维悬架,都是这一年引入的技术,并被延续使用了数年。

干式油底壳

彼时,大学生方程式的动力总成,以mL四缸摩托车发动机为主流,这些发动机在原始状态下,均具有很高的湿式油底壳,当应用在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时,给整车布置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与此同时,四轮车的侧倾角度小,原本为摩托车大侧倾角设计的润滑系统,在高速过弯时,往往捉襟见肘,出现润滑不良。吉速车队是国内最早应用干式油底壳改善上述问题的车队,年,利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车队自行设计了机滤转接盘、集油盘、润滑管路和储油罐,彻底解决了润滑不良的难题。

干式油底壳

碳杆粘接的难题

对于早年间的国内车队,粘接碳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碳杆往往会粘接在铝制接头里面。赛车跑动的时候,这种碳杆有脱落的风险。年,Gspeed赛车的碳纤维悬架采用了碳纤维缠绕的工艺,比当时尚未成熟的粘接工艺更为合理。年的碳纤维悬架,是在车削好两个接头后,把两侧碳杆的铝制接头夹在缠绕机上面,用碳纤维丝,像缠碳纤维鱼竿一样,把两侧的整个接头包裹在管里,从外观上看不见铝制接头。

罕见的散热器设计

年车队吸取了上年发动机散热不足导致损坏的教训,采用了一种别致的散热器设计,只使用一个散热器。进出口布置在同侧,具有内部隔板,相当于把两个一半的散热器串联在一起。之所以可以使用这样的技术,是因为当时当时使用的电磁水泵功率非常大,能在阻力大的情况下,提供非常高的流量。现如今,单缸机的发动机齿轮系统驱动的水泵流量比较小,需尽可能的把水流的阻力降低,所以不再适用。

全新的技术全新的车

造福后代影响深远

这一年,车队做了非常多的试验,包括质心惯量实验,不同发动机的对比测试以及大量的发动机台架试验。

质心惯量实验

在孔辉公司的帮助下,我们做了迄今为止大学生方程式赛车中唯一一个质心惯量实验,其惯量数据至今仍在指导车队的设计。虽然质量很好测量,但是转动惯量非常难测量。因为无法评估座舱内驾驶员的惯量,所以在模型中测量出来的惯量和真实情况差异非常大,那么年的实验数据就尤为重要了。

质心惯量实验

涡轮增压器测试

车队在年测试了三款涡轮增压器,分别为石川岛RHB31、日立以及Continental为FordEcoboost1.0T提供的增压器。最开始,测试了比较小的石川岛RHB31,其大小和ml的易拉罐相似。该增压机从转开始就能提供很大的压力,但是由于太小,可以达到的最大功率不到48千瓦。后来我们又测试了日立HT07-4A,将发动机的功率成功提高到了70千瓦,它从年被采用直至年。车队还尝试使用过Continental提供给福特的1.0T的增压器,效果非常好。但是这款增压器涡轮机和压气机壳的位置不可调,所以它很遗憾不能运用到Gspeed赛车中。

发动机台架试验

赛前赛后

赛前临时修改车架

年,FSC赛事移师湖北襄阳举办,彼时采用顺时针赛道。在车检中,组委会首次采用超声波测厚仪来测量钢管的厚度。比赛规则对于每个部分的钢管厚度有严格的标准,但那一年在采购钢管的时候,我们品质控制不够严格。直到比赛前使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查赛车上面的各个钢管的厚度,我们才发现赛车上有多达三分之一的钢管壁厚不符合要求。临近比赛,没有其他方法,队员们不得不进行了大量的切割与焊接。

直线加速

年,Gspeed在直线加速和八字绕环赛项中的发挥比较好:直线加速75米,历时3.s,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

超额完成任务

赛季是Gspeed参赛以来,第一次既取得了奖杯(直线加速第二名,设计项目第三名,总成绩第六名),又跑完了所有的项目,还完成了车队历史上第一次超车,可以说是超额完成任务的赛季。

颁奖典礼

花絮

年赛车的仪表、ABS控制板、换挡控制板均为赵迪老师亲手雕琢而成。

年的赛车是Gspeed历史上唯一一辆前后都使用拉杆悬架的赛车。此外,年也是车队第一次开始关心空气动力学在前后轮上的下压力。以前车队认为赛车受到的阻力小一些,下压力大一些就有较好的气动性能。但殊不知,影响整车性能的不止于此,气动平衡、下压力的前后轮分配对整车性能的影响非常大。但从年以后,车队才开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