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沃野、莽莽林海、秀美山岭、滔滔江河……东北大地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为了让游客深入了解“龙江四大精神”,感悟无数热血英雄的先进事迹,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弘扬“龙江四大精神”为主题,推出25条红色旅游线路,涵盖了东北烈士纪念馆、鸡西北大荒书法长廊、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等42个出行目的地;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通化市委、市*府共同主办的吉林省红色旅游推广活动日前在通化市举办,活动发布了吉林省“百佳红色旅游地”“红色旅游30条精品线路”,并推出了吉林省百佳红色故事,使广大游客更深入地了解红色吉林;辽宁省沈阳市文物保护协会、中国工业博物馆于近日联合举办了“百年*史·红色传承”记忆展,展出了不同时期的*章、*功章、红色连环画册、*号等千余件展品,每件展品都承载着一段红色记忆,成为广大游客喜爱的一道红色风景。
从各类丰富的红色活动可见,近年来,黑、吉、辽三省不断加强对革命历史遗产的精细挖掘、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通过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突出红色主题和特色,使红色旅游景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形成了东北地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红色资源释放旅游价值
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土门岭街道马鞍山村三下江南战役纪念馆开馆,展示了解放*打响三下江南战役和抗日英雄罗明星两次在这里设防,袭击*列,给日寇以沉重打击的历史。
据马鞍山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村深度挖掘红色资源,并与民宿、庭院等经济形式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仅年,全村实现红色旅游收入上千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吉林省积极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修编《吉林省红色旅游规划》,重新梳理红色旅游线路,将价值重大的革命旧址纳入全省红色旅游线路中。”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革命文物处处长张立*说。
广袤的东北大地遍布着珍贵的红色记忆。遗址遗迹、纪念设施、馆藏文物……丰富的革命文物构成了红色资源核心内容,见证了中国共产*在早期革命活动、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等阶段铭刻下的奋斗足迹。
东北地区的红色资源主要包括革命旧址、革命类纪念馆、烈士纪念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藏革命文物、警示遗产六大类型。近年来,黑、吉、辽三省充分挖掘革命文物价值,逐渐形成红色旅游发展思路,让革命文物焕发生机,使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辽宁省最具代表性的多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中,绝大多数都建立了纪念馆、纪念园林、博览园、纪念碑及主题雕塑等供人们参观游览、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纪念设施。年公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中,辽宁省有12个景区入选。经过多年的开发,辽宁省现有红色旅游A级景区59个,其中4A级景区26家,3A级以下33家。
黑龙江省将红色旅游项目与冰雪旅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等结合起来,打造综合型、复合型的旅游产品,增强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以“抗联文化”为主导,在虎头景区、独木河林场和东方红林业局林区抗联宿营遗址旁开发了森林冬季行*、冰雪宿营体验项目,设马架子、地窨子、民宿,接待“家庭自驾”游客。游客听虎林故事、演虎林节目、吃虎林菜肴,切身体验到红色的崇高、冰雪的魅力、民俗的风采。该项目自年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9.5亿元,通过红色旅游项目当地居民的口袋鼓了起来。
黑龙江省还以牡丹江市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齐齐哈尔市江桥抗战纪念地、黑河市瑷珲历史陈列馆等2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重点建设项目,打造红色旅游精品,通过重点项目的带动,形成红色旅游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良性发展,培育了旅游经济的新亮点。
黑龙江省旅游协会会长、黑龙江旅游职业学院副院长张立彬表示,让红色旅游资源绽放时代光芒,对国家、对社会都非常有意义,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精心设计推出红色线路
近年来,辽宁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认真梳理历史脉络,设计推出了“辽沈枪声·解放号角”线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线路、“共和国长子·新时代工业”线路等5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这些线路着重体现“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三大主题,涵盖8个市30个重点革命文物遗址和纪念场馆。
坐落于抚顺市的雷锋纪念馆,就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上的一个亮点。纪念馆形状像一颗硕大的螺丝钉深植大地,象征着雷锋的“螺丝钉精神”。纪念馆分为序厅、展厅和报告厅3部分,共展出图片幅、实物件,主要反映雷锋生平事迹以及原沈阳*区部队开展学雷锋活动的主要成果。
▲辽宁省“最美风景在路上”自驾游活动仪式现场(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工作人员介绍,5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沿线囊括了生动活泼的讲解课堂、令人深思的革命故事、山海林泉的生态美景、回味无穷的辽菜美食、价廉物美的东北特色产品,是休闲度假、生态康养、自驾体验、研学旅游等的最佳线路。
为进一步活化珍贵的红色资源,黑、吉、辽三省捋思路、强设计、推产品,红色旅游乘势而起,使得红色旅游经济成为推动新时代东北振兴发展的特殊资源。特别是推出的红色旅游线路,更是具有鲜明特色。这些线路是*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东北特色标识。沿线每一处遗址、每一件文物、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充满精神力量。
8月3日,哈尔滨市游客刘先生一家三口参加了为期两天一夜的伊春新时代林区红色文化体验之旅。他们从哈尔滨出发,参观了马永顺纪念馆,游玩了西岭生态旅游度假区,在永达木艺研学基地研学。“我们追寻林区开发建设的艰苦奋斗历程,精神净化、心灵震撼。”刘先生表示。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文艺骨干为游客表演音舞诗画《东方红》(牡丹江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黑龙江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前年推出了红色文化研学游、红色文化寻迹游、中东铁路沿线游等27条红色自驾游线路;去年推出了红色大庆之旅、红色牡丹江之旅、红色佳木斯之旅等17条红色旅游线路;今年建*百年前夕,推出了“林海雪原”红色之旅、“东北小延安”红色之旅、“二战胜利”红色之旅等9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这些旅游线路让游客充分领略了北国广袤的森林风光和撼人心魄的红色旅游产品。
▲在吉林省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游客深切缅怀先烈。(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位于吉林省通化市的杨靖宇干部学院把红色资源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开发了多条现场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线路,将鲜活的革命史变为丰富的历史教材。仅年就举办84期培训班,培训学员1.5万余人次,成为*员干部“补钙充电”的新阵地。
吉林省将红色旅游作为继冰雪旅游、避暑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之后的第4板块,打响东北抗联、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工业遗产、新时代精神和警示教育品牌吉林红色旅游6张牌,依托红色旅游景区组织参观、研学旅行及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带动了更多人踏上红色之旅。
创新表达助力文旅融合
近年来,吉林省长白山管委会池南区深耕旅游演艺,将老黑河的抗日事迹编成歌曲《老黑河里的少年营》唱给游客听,排成话剧《记住老黑河》演给游客看,拍成抗联题材电影《老黑河》上线各网站。此举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提供了生动教材。
池南区的做法是东北地区文旅融合的一个缩影。一位看过吉林省京剧院创排的京剧《杨靖宇》的游客认为,这部剧特别好,把英雄杨靖宇的家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剧自年9月首演至今已演出上百场,受到游客欢迎。
据了解,文旅融合现已成为东北地区红色旅游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东北地区文化和旅游系统每年都组织开展公共服务进景区、非遗进景区、国粹进景区、歌曲进景区、文博进景区等各种文旅融合活动,对打造红色旅游品牌起到了助力作用。
在辽宁,年,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联合举办了“中共满洲省委与东北14年抗战”百场巡展活动。年组织全省博物馆开展以建*百年为主题的展览活动30个。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该省抗美援朝纪念馆推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展览受到全国各地游客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