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记叙文,不少老师和同学大概会长叹一声:记叙文不难写,可是难写好!的确,虽然现在选择记叙文写作的同学越来越多,但在阅卷过程中要看到一篇质量上乘的记叙文,仍然十分不易。
万事开头难!对同学们来说,构思文章的开头有可能占去十分钟甚至二十分钟的时间,所用时间着实过多,而开头可能写到的字数,一般也不超過字。就是这样煞费苦心的开头,还有可能平淡无味。从老师第一眼看到你的试卷的瞬间,它的分值就已经有了一个等级,所以一个好的开头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结尾同样如此,它不仅仅是故事的完结,还是整篇文章思想的升华。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这样说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个心得同样适用于考场记叙文。
一个怎样的开头可以为自己的文章增彩?
1.简洁清晰的人物介绍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圣地亚哥是古巴的一个老渔夫,他年轻时非常出色,强健有力,他曾经和一个黑人比赛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终于战胜了对手。到了晚年,他的精力和反应都不如从前,老婆死后,他一个人孤独地住在海边简陋的小茅棚里。
陈忠实的《晶莹的泪珠》:
我看着那双滋浮着忧郁气色的眼睛,忽然联想到姐姐的眼神,这种眼神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着的心平静下来,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得心力憔悴的灵*得到抚慰,足以使人沉静地忍受痛苦和劫难而不至于沉沦。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着。
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
2.适合故事情节的环境描写
鲁迅的《祝福》: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夏衍的《包身工》:
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3.倒叙的开头是不错的选择
王愿坚的《*费》:
每逢我领到了津贴费,拿出钱来缴*费的时候,每逢我看着*的小组长接过钱,在我的名字下面填上钱数的时候,我就不由得心里一热,想起了年的秋天。
不知道有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这些容易上手又好用的开头几乎都来自我们的课本。当然课本之外还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好开头,但这需要大量的阅读;而课本上的文章是老师讲解过的,借鉴起来更加顺手。所以,一定要利用好课本知识,高考结束后你会发现具体的高考题目我们不曾见过,但又似曾相识,这种相识感就是源于课本。
注意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和照应
写作当中,有时要用某些词、句、段贯通文意,起桥梁作用,这就叫“过渡”。过渡可以用在一篇文章中几件并列的事情之间,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三个事例之间的抒情和议论的段落,使本来各具独立意思的事情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过渡还应用在文中顺叙、插叙与倒叙互相转换的时候,如《一件小事》的第二自然段从顺叙转入倒叙,衔接自然紧密。
在变换描写作角度时,也需要过渡,如《孔乙己》一文,记述主人公悲惨遭遇的主体部分有两个层次,分别写断腿前后的孔乙己,这两层之间有这样的过渡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承上启下,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这三种方法,在《小桔灯》一文中都有范例。
首尾照应: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结尾呼应:“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十二年过去了......”
文题照应: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5段的买桔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桔子及作小桔灯的动作,第10段我提着小桔灯走在路上的联想等。
前后照应:如第2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3段写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则交代朋友已经回来了;第9段写小姑娘的话“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第12段则呼应“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
从《小桔灯》行文的处处照应,没有丝毫疏漏,可见作家冰心的写作技巧,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做到细针密线、结构严谨,来龙去脉、清晰鲜明。
有张有弛的结尾才能耐人寻味
1.顺其自然式结尾
孙犁的《荷花淀》: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卡夫卡的《变形记》:
不久他就卡在门里,靠自己再也动弹不得了,只见另一边的小腿颤抖着空悬在那里,另一侧的腿被压得疼痛不堪——此时,父亲从后面给了他真正解救性的猛力一推,格里高尔猛地远远弹进了他的房间里,顿时满身鲜血淋漓。父亲顺手用手杖一钩,关上了门,接着,家里终于寂静了下来。
2.卒章显志式结尾
夏衍的《包身工》:
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
记叙文模板
第一板块(第一段,大约字)
用流畅的语言,引起主题,引起下文。这种开头方式其实很简单。建议同学们每人准备或者背下来属于自己的一套开头方法。
例文一、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一道流星闪过,那光亮的瞬间,令人浮想联翩。青春岁月中,许多流星般的精彩瞬间,带给我难以忘怀的砰然心动,像寂寞时的一首歌曲,像寒风中的一股温暖,像成长中的一份营养。此刻,我想起了……
例文二、记忆的碎片,在青春的思绪里泛起,往事涌上心头,眼前仿佛又出现XXX的一幕。那是人生之路的一个路标,是心灵海洋的一朵浪花,是精神世界的一处花园。它使我懂得什么是爱、责任和奉献。
例文三、“一夜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每当我读起这句诗,我眼前就浮现出记忆深处的一个片段:大年夜里,大块的红烧肉随着锅里的油渍,汩汩地歌唱。如今,岁月逝去的光阴,依然按盖不住我对父爱的依恋。
第二板块(2—4段,大约字)
A、讲述故事。交待时间、地点、人物、时间等。(大约70字,三行半)
B、分层次讲故事,这一段是主要叙事段。出现各种描写。(字左右,不超过5行半)
C、故事的深入,这一段也是主要叙事段。出现各种描写。(字左右,不超过5行半)
D、故事的高潮,这里必须有心理描写,因为这个故事最终使你有所感悟。(字,不超过5行半)
第三板块(结尾,大约字,不超过4行半)
这一板块,无疑是:抒情。抒情的时候,必须紧扣主题。要用较多的排比和比喻句。记住,这一板块,必须出现文章标题里的字词,或者干脆出现文章的标题。下面一段话,供模仿和选择。但最好不要太长。同学们,我建议你们,最好把这些话背诵下来。
例文一(如今我回味式)
如今,我回味着XXX的情景,情怀深处泛起一阵阵感人肺腑的涟漪。那一刻,我感到,XXX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闪现出旖旎的风景。XXX,像淤泥中挺拔屹立的一片荷花,像山巅上饱经沧桑的一棵古树,像嘈杂闹事中的一曲清音,给我一种回味悠长的感动。XXX,我将终身珍藏和回味,成为我心灵深处的信念和力量。
例文二(青春抒情式)
逝水年华细斟酌。多好的豆蔻年华呀,我从一个个感动的瞬间,读到了爱、责任、坚强、梦想和磨练。感动的力量不需要多么持久,只是在心灵的鼓面上重重地敲击了几下,于是,我的精神世界里,就回应出排山倒海般的信念。这些美妙的感动,令我的人生,像露珠晶莹的草地,充盈着春天般的希望和美丽。
例文三(段首妙语式)
风吹*叶落,复又秋阳红,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永远都要直面无奈。毕竟,在无奈之外,还有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譬如责任和亲情,譬如事业和使命,譬如心愿和梦想。无奈是人生中的某种挫折,但它绝对不会使我的生命贬值。它尽管酸涩,但依然是生命的一类营养。它使人生中许多细微乃至庸常的幸福,都显得弥足珍贵。
例文四(这样排比式)
是啊,妈妈就是奉献。德国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是这样的,她33岁参加北京奥运会获得银牌,是为了给患白血病的儿子挣取医疗费。武汉的“暴走妈妈”是这样的,她近乎疯狂地减肥,在短时间治愈脂肪肝,将肝脏顺利移植给儿子。汶川大地震中,小婴儿的妈妈也是这样的,山崩地裂时,她的身体弯曲成桥,为孩子支撑起宝贵的生存空间……
母爱就是一种本能的无私奉献。人世间,多少母爱的感人场景,让我们懂得了善良仁慈、舍己为人。母爱,从来不会泯灭,它在人的血脉中流淌着,永不干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