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么说,英国是一个由西欧向北欧过渡阶段的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不同于欧洲大陆,英国是一个海洋性国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北大西洋岛国(不大的国境四面环海),“靠海吃海”是英国与生俱来的一个天然优势!回首英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社会发展进程,“成也大海、败也大海”似乎最能概括英国的地缘*治演变。
当然,英国绝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英国几百年的崛起与衰落过程当中,西班牙、荷兰、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在英国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节点上,也分别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一、英国崛起的地缘*治优势
国外历史学家曾有两句话形容英国,颇为生动!第一句:英国地形狭长而不规则,四周尽是曲折的海岸,大小港湾不计其数,而海员及渔夫亦多……所以像它这样一个国家,实不能不受营商及航海势力及意见的影响;第二句:英国被海洋包围着,所以英国的每个地方,不管它多么遥远荒僻,离海洋却十分接近,这一点对英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永恒的意义。
这两句话,充分点明了海洋对于英国的极端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
而海洋中的英吉利海峡,更使得英国相比西欧,在国际*治及*事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英吉利海峡之于英国,就如同春秋战国时期,函谷关(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誉)之于秦国。因为有英吉利海峡这个天然屏障,使得国土狭长(也不长)、面积不大的边陲之地——英国,竟然也算是拥有了大国(土地面积上)才能有的战略纵深,也使得英国成为和秦国一样的“进可攻、退可守”,有了这个“国土安全保障”的重大前提,强大起来的英国,便可以高枕无忧、毫不畏惧的开始对外扩张、攻城略地了。
二、英国爆锤老牌帝国西班牙
英国开始了冒险。有着北欧海盗血统的英国人,崛起之路上挖的第一桶金,干的就是通过*府行为的、全力支持海盗做大做强,借以在海上打劫西班牙船队(从美洲整船整船的运来*金白银珠宝)的营生!当年的“日不落”西班牙帝国怎能咽下这口憋屈气,西班牙迅速搬来了无敌舰队护航,并开始在海上与英国海盗、*府正规*不停地开战,双方你来我往,大大小小的海战不计其数。终于,决战的时刻到了,年8月,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这场海战最终以西班牙惨遭毁灭性的大失败而落下帷幕,西班牙举世无双的“无敌舰队”几乎全*覆没。从此以后,西班牙一蹶不振,英国逐步取代西班牙,成为新的日不落帝国、世界霸主!
在*事上彻底打垮西班牙后,其时,英国还有两个强劲对手:法国、荷兰。
三、英、法两国的历史纠葛纷争
先说法国,法国是一个兼具海洋性与大陆性的国家(略偏大陆国家),综合实力长期位居西欧诸强之首。最要命的是,法国与英国在地理位置上隔英吉利海峡相望,是英国势力向西欧大陆本土扩张的最大绊脚石。在此之前,两国就有着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百年恩怨下,两国便也结下了不小的梁子!然而,两国间的种种积怨并没有迎来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历史时刻,反倒是越结越深,剪不断、理还乱,双方你来我往、缠斗不清,打个没消停。比如:取个一百来年的时间段来看,英法先后打了年至年的“九年战争”、年至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年至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年至年的“七年战争”、年至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年至年的“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时期战争”。
西欧纷繁复杂、波诡云谲的*治、*事局势,加之与法国之间“身心俱疲”地不间断战火,也彻底使得英国放弃了企图占领欧洲大陆大片领土的野心(没有距离本土很近的、相连的领土,到最后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粱一梦了。此为后话),转而一心一意占领、经营其海外殖民地,尤其是在北美击溃法国*队后。
四、英国承袭荷兰商业经营“衣钵”
荷兰从西班牙的“魔掌下”取得独立后,完美的打了个时间差,利用西班牙日渐式微和英国忙于内战之时,彻底垄断了世界海洋贸易。英国一边打着伤脑筋的内战,一边其内心可想而知有多着急和煎熬!在内战结束后,英国立即调转枪口,直接对准荷兰,先是在年,通过国内立法禁止荷兰参与英国任何的海上贸易,此举也直接激怒了荷兰,围绕着世界海上贸易和金融霸权,两国前前后后进行了多达3至4次的贸易大战争,最终,综合实力略胜一筹的英国击败“海上马车夫”荷兰,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主义霸权发展模式。
其实,荷兰与英国,特别像是我国古时候的隋朝和唐朝。荷兰如同隋朝,其实在很多具有开创性、划时代的现代体系构建方面,走在了最前列,甚至比英国还更超前。比如荷兰在其金融体系的开创、东印度公司的建立、工业革命的星火开端,等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英国是接过了荷兰的“衣钵”,并将之发扬光大!
五、不可一世的英国为何最终走向衰弱
英国的衰落,如果翻看过往历史上的大帝国,我甚至觉得这是一种必然!为什么呢?简要来讲,我以为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一、英国的*治权力不够集权。二、英国本土太小(即便遥远的海外殖民地很多很多,也是废的)。三、海洋性国家。
下面一个个来讲。
首先,关于*治权力分散。自古以来的恢宏大帝国,哪个不是*治权力集中统一的?!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导致皇室大权旁落,由议院代行权力,其间各种利益盘根错节,各个**各行其是、相互拆台,在你争我斗的*争之中蹉跎了岁月,耗费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了争斗而争斗,为着自己的蝇头小利打着小九九,完全不解决实际的问题,压根不为整个国家的重大长远利益考虑!权力也就这么分散甚至瓦解在了内部,就像我国北宋末期、明朝末期等臭名昭著的*争,就是对人不对事,误国误民,最终的结局当然就只能是被外敌各种欺侮。英国败在美国独立战争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其次,关于英国本土太小。虽然,英国的本土因为有英吉利海峡这个天堑,继而以另一种形式延伸拓展了其战略防御空间,但这也难以掩盖英国本土空间太过于小而狭窄的基本事实和极大劣势,加之英吉利海峡也只是“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尤其在热兵器时代,其作用实则是非常之有限的,比如在二战中,被纳粹德国的战斗机分分钟、轻轻松松飞越并对英国本土展开狂轰滥炸的史实,就可见一斑了!而相对于小小的英国,有着广袤领土的前苏联,则用事实很好的证明了,巨大领土优势所带来的巨大优势,这也是战后超级大国最终能够成型的必要条件,不可或缺!插一句,美国也一样,美国其实骨子里是承袭大陆国家德国的基因,只是文化的外在表现上是海洋英伦范,这一点从其热衷于抢占领土就可知一二了。
第三,关于英国的海洋性国家属性。接前面所述内容,英国既在发展前期从海洋国家的属性中得利,也在后期的发展理念和观念中,从海洋国家的属性中隐性失利,海味的英国过于重视贸易获利,相对的,反倒是不那么重视一味地把土地据为己有(比如俄国)、在当地建立自己的统治*权(在印度也是迫不得已之下才开始培植代理人以掌握当地*权),这种情况要了大英帝国的命根!即:没有本土领土的战略回旋地和富足的各类重要矿产资源给英国的重新崛起、强势归来背书。最终的结果就是,“小店主”国家英国,一旦其综合国力式微,其距离遥远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海外殖民地便也分崩离析了!英国重回小小的英伦三岛(现实版的一夜回到解放前),这么小的一个国家,不成为世界二流那就真的怪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