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每日镜报:北京残奥会比赛将令人着迷
德国《每日镜报》9月4日发表文章,题目是“具有轰动效应” ,文章摘要如下。沃尔夫冈·朔伊布勒今年66岁,孩童时代曾踢过足球。1990年10月,他遭到一名刺客的暗杀,导致下身瘫痪。他属下的德国联邦内*部主管体育事务。他谈了对北京残奥会的期待。《每日镜报》问:我们刚刚经历了北京奥运会,但有些人现在也许对奥运会和体育运动感到厌倦。尽管如此,为什么他们还要跟踪残奥会呢?朔伊布勒答:两者之间有那么几天的空隙。但我确实能够建议大家,共同经历残疾人的奥运会。毕竟这是一些令人着迷的运动员在参赛,他们的赛事肯定扣人心弦。媒体也认识到这一点了。问:您本人两年前曾经历过都灵冬季残奥会。您最喜欢哪些项目和哪些运动员?答:我认为,轮椅冰球最具轰动效应。运动员坐在特殊的滑板上滑行,手持缩短的球杆击打冰球,比赛速度极快,观众的眼睛简直都跟不上了,看台上的气氛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越野滑雪项目也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说到夏季残奥会项目:您看过乒乓球比赛吗?我认为,田径比赛也特别吸引人。我猜,轮椅篮球现在将成为关注的焦点。问:北京残奥会所受的批评要少得多。现在这些体育赛事究竟让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残奥会的举办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人与人之间平等地参与公共生活?答:我赞同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的见解。他说,中国实现了开放,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中国也从世界获得了更多东西。残奥会的意义同样如此。“鸟巢”和其它为奥运会所建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将长期为中国人保留。另外,这些场馆和设施都是无障碍的———这一点我是亲眼目睹的。还有一点,也不要忘了,中国多年来在残疾人体育竞赛奖牌榜上保持领先态势。为了成功举办残奥会,中国做了最大的努力。让我感到尤为高兴的是,联邦总统霍斯特·克勒对残疾人体育事业有一颗特别关爱的心……问:中国将举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残奥会……答:残奥会对这个国家来说意义非凡。通过举办残奥会,残疾人被视为伟大的运动员。在各项比赛开始之前,我已认为,这是一个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