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厄尔尼诺爆发年份,我国发生了一场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江河流域地区的特大洪水。是继年和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样是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受厄尔尼诺影响,气候预测降雨为“南北多、中间少”
年5月,国家气候中心宣布厄尔尼诺爆发,受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影响,预计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降水总体呈“南北多、中间少”的空间分布,涝重于旱。
今年夏天,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长达50天的超长“梅雨”,长江流域出现洪水。
7月下旬和8月上旬,是东北的传统主汛期。今年的“七下八上”过后,东北地区较常年气温高,降雨少。整个北方地区降雨也都不是很多。东北地区主汛期过后,少雨干旱似乎已成定局。“南北多”?北方不多啊!
但是,神奇的大自然开始“补课”了,从8月27日起,台风“巴威”和台风“美莎克”先后影响东北地区。尤其是“美莎克”影响范围广、风雨强度大。
目前东北地区降水量总体较常年同期偏多1倍以上,黑龙江南部、吉林中西部偏多4倍以上。此次台风“海神”将再次影响东北地区,为15天内影响东北地区的第三个台风。
东北地区年平均受台风影响是1.2次,而且,大多数是受韩国、朝鲜、日本登陆的台风间接影响,上一次台风直接登陆辽宁还是在遥远的年。
今年第10号台风“海神”强度为超强台风级,今天11时中心位于西北太平洋洋面,距离日本九州岛偏南方向约公里。
中央气象台预计,“海神”将以每小时3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将于7日凌晨掠过日本九州西部近海,7日中午前后登陆或擦过韩国南部沿海,以后掠过朝鲜半岛,8日上午进入吉林省南部;9日进入黑龙江省,9日夜间在黑龙江变性为温带气旋。
受“海神”影响,7日至9日,辽宁沿海、吉林中南部、黑龙江中南部将有6~7级大风,吉林东部和黑龙江南部的部分地区阵风8~9级,吉林东部局地可达10级。辽宁北部、吉林中东部、黑龙江中东部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
最近,网友和身边的朋友,问我同一个问题:
为什么连续三个台风袭击东北?
简单的说,最近东亚大气环流形势非常稳定。连续三个台风路径相似,都北上影响东北地区。仿佛存在一个东北“台风通道”。
打个比方,台风生成后,被三个“巨无霸”夹在中间。东西两边是大陆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面是低涡。
和台风相比,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都是“庞然大物”。由于高压是顺时针旋转的,副热带高压外围有强劲的北上引导气流,北上引导气流强制推动台风北上,如同坐上“自动扶梯”。
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被大陆高压保护着,日本中北部地区是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所以台风既不能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也不能在日本中北部,只可能对日本的南部九州有影响。
台风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暖心结构”,从高温热带海洋表面汲取热量和水汽。“暖心结构”越强,台风越强。台风划分为超强台风、强台风、台风、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热带低压六个等级。
台风最怕冷空气和温度低的海面。进入黄海后,台风“巴威”由强台风级别降为台风级别,就是因为黄海海面的温度较低。台风“美莎克”登陆前,也是由超强台风级别降为强台风级别。
台风“巴威”进入东北地区以后,受到冷空气的侵入,台风的“暖心结构”迅速遭到破坏。台风“巴威”很快减弱,被冷空气赶出东北地区。
由于影响时间短,东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大雨天气,解除了前期的旱情,出现暴雨的地方比较少,风力也不大。总体来说“巴威”是个好台风。
台风“美莎克”进入东北地区以后,直接被北方低涡吞并。台风和低涡同是旋转的低压系统。
但是台风是一个暖气团,北方低涡是一个冷气团。冷暖空气充分搅拌混合,影响时间长,造成了大范围的暴雨和大风天气。
台风致吉林玉米倒伏吉林和黑龙江都出现了玉米倒伏,我在台风“美莎克”登陆前的一篇文章已经提醒过的。
台风“海神”登陆后的情况,应该和台风“美莎克”比较相似,和低涡合并,这样有可能,风雨影响的时间长一些。
“海神”风雨影响与前期高度叠加,将使灾害进一步加重
气象专家提醒,“海神”风雨影响与前期受强风雨影响地区高度叠加,将使灾害进一步加重。
应急管理部9月4日发布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预警提示:台风“海神”风力强度或将超过“美莎克”,作物倒伏、设施农业和经济林果受灾风险高,三台叠加,可能给秋粮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多轮强降雨导致多条河流超警、水库超汛限,中小河流底水高,土壤含水量饱和,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南部和吉林中北部等地存在山洪地质灾害并发风险。
台风“海神”过后,还有第四个台风影响东北地区吗?
台风“海神”过后,东亚大气环流将有一个明显的调整和改变。北方冷空气大举南下,负副热带高压向东南方向退却。这样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引导气流指向日本。东北地区的冷空气势力加强,所谓的台风“自动扶梯”,也被冷空气“拆迁”了。
中央气象台预测未来7天,除台风海神外,再无台风。今年的东北“台风通道”很可能就要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