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1/20 11:11:00
作者:黎庶乐(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基地研究员、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解决经济危机所引发的国际劳动分工危机、全球性投资疲软以及地缘政治斗争等问题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身变革——资本主义从依赖外部殖民扩张克服生产过剩危机和追逐新的剩余价值,转向通过内部殖民化实现资本的空间转移与空间生产方式的建构。伴随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空间转向”,西方左翼学者从城市—空间、生产—空间、社会—空间、身体—空间等方面展开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考察当代资本主义的空间批判,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困境与最终走向灭亡命运的认识。城市—空间批判20世纪60年代,西方城市已经打破原有边界迅速扩张,由此呈现出普遍城市化的发展态势。普遍城市化的现实是空间生产的重要前提。西方左翼学者亦越发注重对空间、地理与城市关系问题的研究,并形成了城市—空间批判的基本理路。列斐伏尔率先通过揭示城市空间的历史性生成,赋予了空间以政治斗争的意义。哈维、卡斯特尔和索亚沿着三个不同方向进行了深化拓展。哈维继承了列斐伏尔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指出城市进程实际上是资本既要将交换价值固定为空间结构,又要不断破坏这种空间结构来实现其新的积累的过程。卡斯特尔拓展了列斐伏尔对城市问题研究的论域,将国家投资和公共服务纳入其中,进而提出城市空间是围绕集体消费而形成的劳动力再生产的空间单元。索亚延续了列斐伏尔构建空间化本体论的主题,指出城市空间是以消费和再生产为目的而被组织起来的,本质上仍然属于剥削性劳动分工的空间系统。可见,城市化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吸收过剩资本以克服过度积累危机的关键手段,但其代价就是剥夺了人的城市权利。资本逻辑通过支配城市空间的建构与重构,日益挤压人的生存空间,不可避免地诱发了城市空间分配在利润与需要、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阶级对立。因此,争夺城市权的斗争必然同时是一场激进的争夺空间的政治性革命。生产—空间批判全球资本积累在城市化中日益表现为吸引和排斥不同时空的资本形式,并在交换价值主导下不断形成与创造资本主义的抽象空间。当代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也正是借助于抽象空间不断重建社会关系进而约束着其他商品的物质存在及其社会关系。由此,抽象空间形成统治是空间生产的实现逻辑。西方左翼学者将生产引入空间批判之中,通过生产与空间的内在关联进一步探讨资本主义动力、矛盾和危机等问题,形成了生产—空间批判的主要路径。此外,空间的生产与全球资本积累的互动关系还进一步引发了他们对不平衡发展的新思考。列斐伏尔、哈维和索亚都强调不平衡发展在资本积累历史中所起的作用,哈维的学生史密斯更直言不平衡发展从根本上就是地理如何为资本主义效劳的问题。以沃勒斯坦为代表的世界体系理论、以阿明为代表的依附理论和以曼德尔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波理论等也都对这一问题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