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正在肆虐,吉林省作家协会认真领会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组织并选发吉林作家诗人及广大文学作者的真情之作,为疫区人民鼓气、为医护勇士讴歌、为中国加油!
献给疫情前线最美逆行者
诗三首
作者:秀枝
致高铁上餐车一角的老人
这是日落西山之后
夜晚即将来临
阳光下喧嚣的万物收拢华美的翅膀
正在谢幕
这是回家的时刻
你看那万家灯火次第闪现
照亮旅人归程
每一个窗口演绎人间温暖
而你与夜晚背道而驰
你在夜晚出发
匆匆赶路
看不清周围的蝙蝠、怪兽或幽灵
看不清黑夜有多深
蕴育病毒、杀机和死亡的黑夜
在你的前方延伸
你在黑暗中穿行
而你
已值耄耋之年
你的身上
有多少风霜和尘埃
疲惫和沧桑
你还有多少忧思与焦灼
关于生灵与人类
关于生命的来处和去处
思考与叩问远远大于既往荣耀
你的既往
多少人都能呼之欲出
犹如炉火、灯盏、阳光
抚慰寒冷和黑暗中的人
“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铿锵之声曾响彻大江南北
多年以前那场战役赢了
你为将,怀抱信仰和鲜花
如今已八十四岁
你是长者,是父亲、祖父
却也是人民的儿子
是同志、战友
是我们的亲人
至亲至爱至信
是人类的勇士
为着光明逆行北上
“没有特殊情况,你们不要去武汉!”
而你去了,千山独行,只身赴汉
此刻
京广线如一只长长的利剑刺穿黑夜
火花飞溅在粤汉大地
似星辰闪烁永恒之光……
(注:年1月18日傍晚,因武汉疫情严峻,钟南山院士从广州乘高铁急赴武汉,被临时安排坐在餐车一角。)
誓言
我差点将你认作许多以年前
炮火连天
血染山花之时
那个屹立在红旗下振臂高呼的人
差点认作那浑身打满补丁
背井离乡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艰苦卓绝斗争者
“我志愿献身医学……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
……
我想起诺尔曼·白求恩
那个遥远的加拿大人
而你,是今天的医生
和平年代
安逸的生活
美景良辰无所不在
权利和金钱
物欲无所不在
歌舞升平
灯红酒绿无所不在
胆怯、逃避和贪婪无所不在
庸庸碌碌、得过且过无所不在
而你毅然请缨
为新病毒肆虐的武汉
为被封锁的武汉
千万个无辜的人将要窒息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本来处处都是战场”
……
你誓言如铁铮铮
势必震慑弥漫之邪气
又如血
翻滚着汩汩暖流
令寒冬的枝条抖落积尘
而将提前吐绿
……
一双皱皱巴巴的手
我所说的一双手
并非课堂上,案几前
并非花前月下,街头巷尾,工厂农村
这一双手皱皱巴巴
并非出自老年
枯槁,沧桑,仿佛已历经一生
也并非源于贫寒
那些饥馑、堕落、绝望
苦海之中的挣扎
紧紧抓住一根求生的稻草
在前夜
它或许轻抚爱人的脸颊
搀扶老人的手臂
喂食懵懂的孩子
或许它不久前刚写就一篇美文
做出一桌好菜
锻造思想的火花
生活的韵味
而在发烫的武汉
它被流淌出的汗水长久浸泡
汗水带走人内心的火苗
为病患忧心的火苗
它一定记不清早晨、正午和黄昏
记不清抚摩过多少人
他们哭泣,惊恐,喘息
记不清安抚过多少逝者阖上双眼
扫除过
多少只肺叶的阴霾
将呼吸归还给奄奄一息的人
时光紧促的武汉
生死窘迫的武汉
天使的悲伤令一双年轻的手瞬间衰老
在与死神搏杀的战场上
无数双手正在挥舞
携带汗水中的盐
携带着有浓度的力量、坚持和信念……
秀枝,本名金秀芝,吉林通化人,从事教育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新时代诗歌高级研修班学员。著有诗集《雨中的向日葵》,曾获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第五届吉林文学奖等。
我如此深爱武汉
作者:金克义
我深爱武汉,在将来
依然如此,黄鹤楼
白云悠悠,我爱长江码头
装卸工人的汗水
爱听你从天山走来
那迷人的节奏,我爱
东湖区的夜色,也爱
珞珈山上的彩虹
如今,我爱武汉没有改变
爱看池莉的电视剧来来往往
爱方方的诗,清晨,我拉起板车
爱徐迟的报告文学
哥德巴赫猜想
爱刘醒龙的电影凤凰琴
爱刘益善的短诗
陈应松的小说之美
当然,我还爱刘亦菲的美貌
武汉,人杰地灵,却不幸
遭遇了病毒铺天盖地的攻势
我觉得全国人民都应该
支援武汉,保卫武汉
对敌人的气势汹汹
像熊召政的长诗所号召那样
举起森林般的手:制止
金克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青年文学、萌芽、星星诗刊、作家杂志等国内外重要报刊上发表过作品,参加过《诗刊》社第四届青春诗会。现为吉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白衣战士之歌
作者:江北
白衣披在身上
你就变成了战士
你就要放弃合家团聚
跟父母,妻儿挥手告别
亲人的不舍
此行的危险
满满的叮嘱被你放在了身后
心中只装了一种爱,一种崇高
一种奋不顾身的毅然决然
就这样!逆行而上
跨越千里之路,奔赴疫情前线
因为你知道,在远方,在武汉
有一城人
在等待帮助,等待拂去恐慌
等待医术拯救生命,等待爱温暖心房
那么,不管病毒多么危险
也无法阻挡你无所畏惧的前往
你是白衣战士,治病救人,救死扶伤
就这样,逆行而上吧!
跨越千里,站在疫情第一线上
阳光已经洒在大地上
春天已经来到,
“有你在,我就不怕”
这是病人对医生说的一句话
也是所有人想说的话
只有众志成城
战胜病毒终将不再遥远
生命的光束才能永远点亮
就这样,逆行而上的勇士
跨越千里,守卫生命的希望
你就是最美逆行者
最美白衣战士
江北,女,原名李松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九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吉林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吉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吉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获第三届、四届吉林文学奖,第十一届长白山文艺奖作品奖。出版小说集《白月光》《内伤》、长篇小说《归原》。
今夜,我不想赞美
作者:孙国福
今夜,我不想赞美
我不想让那些富丽堂皇的大词
压痛你们柔嫩、孱弱的肩膀
也不想让你们扛起那么重的义务和责任
也许昨天
你还在丈夫或父母的怀里撒娇
你还是一个娇羞可人、乖巧懂事的妻子和女儿
可今天,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
你们就判若两人
决然地留给我们一个坚毅的背影
也许昨天,一只小老鼠或毛毛虫
都能让你失声恐惧、避犹不及
可今天,面对骇人的病毒和死亡
你们却选择了勇敢和担当
把幸福留给了别人,把危险留给了自己
今夜啊,我真的不想赞美!
——因为那些高大的颂词高不过我的泪水
孙国福,笔名吉林寒石,吉林榆树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当过工人做过记者,现在乡镇政府工作。作品散见于《创世纪》《绿风》《诗选刊》《诗歌周刊》《关东诗人》《北斗诗刊》等。获“礼赞祖国、诗韵乡村”全国诗歌征集大赛三等奖等。
最美逆行背影(组诗节选)
——写给各地奔赴武汉
抗击疫情的白衣战士
作者:张雁秋
渐行渐远的背影隐没在爆竹声中
多年寄情的除夕
怎样的悲喜。举起的右手
乃至血书
你把生命与武汉拥在一起
自从走上救死扶伤的路
与死神拼搏,甚至遗言捐献
都是背着妈妈立下的
妈妈请原谅那善意的谎言
去哪了
那厚重的防护服防毒面具
是生死决战的武器,但谁都懂得传染性
再大保护的盔甲也会有危险
飞机与心跳一起飞
贴近武汉暗夜
严峻的现实面前,不容多想儿女情长
手机堆积如山的贺词
忽然有泪水溢出
病毒的外溢,肆虐的空间
坚守众志成城
张雁秋,笔名秋子、芷晴秋子,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协会员、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吉林日报》《春风文艺》《参花》《长白诗世界》《中国诗人微刊》《流派诗刊》《关雎爱情诗选》《关东文学》《渤海文艺》等多种刊物近千篇(首)。多次荣获各类文学奖项,其作品被收入各种文集。
窗口
作者:周景宇
一枚落难的种子
隔离在遥远的鞭炮声外
它抖擞着聆听梅瓣飘落
体感着一座城市的伤口
阵痛着新春的脉搏
无数个窗口,是疼的
他们悬挂在高楼上
在黑暗的边缘摇摇欲坠
是张望的眼睛
是不安的脸颊
是合十的双手
它们看到请战书上的红手印
听到一群逆行者的足音
默默祈祷一座城在沉睡中醒来
武汉,当全国人民得知了你的消息
一盏盏灯像剧烈的心跳裹着雾霾
从窗口漫溢出来
但我们,唯有隐着窗口的疼
看安静与喧哗隔离
看病毒与自由隔离
看野味与贪婪隔离
然而
铁轨与逆行者的脚步没有隔离
黑夜与灯火没有隔离
那是驶回封城的最后的列车
那是逆流暗夜的一条星河
他们是白衣战士
因为使命不向夜色低头
她们是白衣天使
仰望一节车厢的高度
不让隐忍的眼泪掉下来
“等我回家”——
车窗是匆匆的家书
朝着相反的方向越寄越远……
无暇顾及翩然纸页上的忧思
请允许我的诗词,化一条汉江
满溢的的文字成为摇曳的星辰
请允许我的笔,成为不知疲倦的马达
旋转七天七夜
向着这一次不被遗忘的堤岸
为唤一场梦魇的安然苏醒
反复行吟
周景宇,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辽源市文联副秘书长、辽源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著有诗集《窗口是疼的》,作品散见于《吉林日报》《长白诗世界》《作家周刊》《北斗诗刊》《关东文学》等。
如果有可能
作者:陈凤华
如果有可能
我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医生
能够在最危难的时刻
奔赴到武汉
用绵薄之力
救病人于苦难
如果有可能
我希望自己成为一味药材
能够将药物的所有的能量
发挥到临床
甘愿粉身碎骨
换来疾者安康
如果有可能
我希望自己拥有一把利剑
瞄准病魔的靶心
化瘟疫成风
甘愿随云朵飘散
换得天下平安
如果有可能
有那么多种假想
只可惜我只是一名弱女子
只可惜我不是白衣天使
纵有满腹情怀和抱负
也无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不忍心听到肺炎疫情的扩延
不忍心看到医生辛劳的背影
不忍心读到病人递增的数据
不忍心………
我的双眸已是泪雨翻飞
医生不是军人
却在国家有难时
势不可挡的冲上了一线
医生不是救世主
却能在疫情面前
舍身取义般拯救这个世界
当下,我们都置身在
没有硝烟的战役中
明天,依然充满未知和恐慌
我们唯有默默祈福
似疫情如一场飓风
刮过便销声匿迹
当疫情似一片阴霾
只是瞬间的恶作剧
默默地祈愿吧
为了祖国
为了武汉
为了朋友
为了亲人
也为了我们自己
保护好自己
也是在战役中奉献
保护好自己
也是在帮助最可爱的白衣天使
保护好自己
也是在为祖国减轻负荷
陈凤华,女,吉林省敦化人。中级会计师。现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长春市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出版散文集《瀚海情书》。
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妈妈
作者:冯冯
阵痛中黑夜产出黎明
日出鼓胀饱满的乳房
我看见,我看见
妈妈举着剪刀手说女儿乖
镜头追随即将出征的列车
她抬头望一眼身后的家园
口罩没能遮住苍莽的悲伤
悲伤来自那片叫鄂的天空
我看见,我看见
年三十儿大红灯笼高挂窗前
我的大提琴停止呜咽
它静静立在墙角坐垫上
爸爸哄着我说
妈妈是签了生死状的英雄
英雄奔赴那片叫鄂的天空
我看见,我看见
浓白的雾霭被阳光撕成碎块
窗外流淌心事满怀的江水
她嘱我的话像珠玉落盘
我只认得护目镜后妈妈的眼睛
爸爸和我向启动的援鄂车挥别
我哭着对电视喊:妈妈,我爱你
爸爸揽过我用他的泪水告诉我
乖女儿,妈妈也爱你
冯冯本名封艳,回族。吉林省吉林市人,祖籍山西大同,毕业于吉林财经大学。吉林省作协会员、《小诗界》诗刊责任编辑。作品发表于《作家》《民族文学》《诗潮》《诗选刊》《中国诗歌》等。出版诗集《灵舞》《我们的第一声啼哭不带一丝尘埃》。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编辑:二十九
编辑:马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