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华人学者专注空间多组学,首次实现空间表观
TUhjnbcbe - 2025/4/4 20:37:00
一切生物都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些生物如细菌以单细胞生物的形式存在,而有些生物包括人类的组成极其复杂,由无数个协同工作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精密排布、各司其职、共同协作。公开资料显示,人体约有亿万个细胞,成年男性体内平均有大约36万亿个细胞,而成年女性体内平均有28万亿个细胞。在多细胞系统中,细胞并非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会受到其空间位置和微环境的影响。比方说,细胞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组织样本中的相对位置对于深入理解疾病病理学至关重要。而当前常用的单细胞组学技术无法捕捉细胞的空间信息,揭示细胞间通讯的局部网络,这往往会使得样本丢失部分关键信息。在此背景下,科学家们开始积极探索空间多组学技术,这一技术可以通过从多个空间尺度获得信息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理解生物体内复杂的细胞相互作用、信号通路、调控机制等生物学问题,已经被视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下一个风口”。宾夕法尼亚大学助理教授邓彦翔专注于此,他开发了两项全新的空间组学技术Spatial-CUTTag和Spatial-ATAC-seq,首次实现了在空间和全基因组水平上观察组织发育的表观遗传机制。凭借在空间组学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邓彦翔入选了年度《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图

邓彦翔博士邓彦翔在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后在耶鲁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樊荣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病理学与检验医学系组建独立实验室,重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人学者专注空间多组学,首次实现空间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