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注意看宋朝的这幅画,渔翁是穿越了吗用现代
TUhjnbcbe - 2025/4/29 17:54:00
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m.39.net/pf/a_4476482.html

注意看这幅宋代的画!正常来看好好的,可一旦将图放大,便会引来人们的强烈疑问,“渔翁是现代人吗?穿越了吗?”“几千年前的渔翁,怎么拿着一根现代的钓竿?”。

垂钓,历来是我国墨客的一项雅趣。其原因非常复杂,一方面,垂钓本身充满了自然理趣,试想,开阔静谧的江面,空无一人的江畔,垂钓者驾一叶扁舟,披星戴月,着露穿霜,持一根钓竿,悠悠地行至江中心,稳坐、起手、放竿。

另一方面,垂钓者多为远离官场的隐者,他们趁兴而来,兴尽而去,“松风十里常来往,笑揖山头月一轮”,他们有如闲云野鹤般清闲自在,不知浮名虚利,唯与清风明月、山禽走兽、云影花痕作伴。

然而现实中的人们却很难摆脱功名金银的枷锁,不得自由。因此,这些垂钓的隐者也成为了文人墨客羡慕的对象,歌颂他们,也表达了他们的精神寄托。

以“垂钓”入诗、入画者更不在少数,柳宗元就曾有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宋代画家马远受之启发,绘出《寒江独钓图》,这幅画构图精妙,留白甚多,意境深远,整幅画浑然一体,宛如天成,使人回味无穷。

尽管中国水墨画留白似乎是一种惯例,但这幅画不是单纯地空出画布:作者在右下角画了一片若隐若现的竹叶,波光粼粼的水面更是填满了整个画面。

这幅画表达的内容很是简单。在宽阔的河面上,有一条小船。船上有一位老渔夫。他把所有的蓑衣和竹帽都放在船上。他自己则缩成一团,集中精力在钓线上。

艺术家夸张的创作手法将空白中的想象空间发挥到极致,既不空旷,也不无趣,可谓是恰到好处。马远的山水画的确是一部经典之作。这种风格经常出现在马远的其他作品中。

然而,最使人惊奇的,并非他的艺术表现手法。倘若我们将这幅画放大一百倍,仔细观察鱼竿位置,我们会发现,画中隐士手握处前方,竟装着一个滑轮!

众所周知,滑轮是近现代科学的产物,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减小摩擦力来减小使用工具者所需要用的力。同时,在钓竿上装上滑轮,还能防止鱼线缠绕,一举两得。

宋代时候的鱼竿究竟有没有装滑轮,我们不得而知。如果宋朝的鱼竿并没有这个设计的话,马远的奇特构想实在使人啧啧称奇了。不过根据其他史料推断,宋代在钓鱼竿上装滑轮还是很普遍的,“钓用轮竿,竿用紫竹,轮不欲大,竿不宜长”,沈括的这些话印证了钓鱼竿上滑轮的存在。

事实上,滑轮应用于鱼竿在宋朝确实非常普遍,古人的智慧确实不容小觑。除去钓轮,宋代还有钓车等有助于钓鱼的用具,可见,宋代人真是在垂钓方面花了不少心思。看到这幅画的网友纷纷大呼,“这渔翁莫不是现代人?”。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儒勒凡尔纳在创作出《海底两万里》后不到一个世纪,人们真的创造出了像“鹦鹉螺号”那样能可长时间潜在水底的船只。

同样,马远这幅《寒江独钓图》流传下来后,后世的人也发明了一模一样的钓竿,可谓是未卜先知了。这样看来,马远不仅是名画家,更是个大物理学家。

很可惜,这么优秀精妙的作品却是非常的命途多舛。一开始,它被收藏在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中。

19世纪60年代,八国联军侵华,在圆明园中肆意破坏,这幅画也随其他文物一起下落不明。当这幅《寒江独钓图》重见天日时,它已经落入日本人之手了,目前,它陈列在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中。

研究艺术作品总是非常有趣的,因为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来解读它,一幅简单的自画像,懂行者也许能从中推断出作者的性格与经历。倘或我们不那么集中于它的艺术价值或是表现价值,

1
查看完整版本: 注意看宋朝的这幅画,渔翁是穿越了吗用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