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科技巨头都来造车,打的什么算盘
TUhjnbcbe - 2025/6/2 22:17:00
作者

黎明编辑

魏佳继社区卖菜之后,科技巨头又盯上了造车。一年前,新造车这个赛道里,最活跃的是特斯拉,以及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如今,名单里增加了百度、阿里、华为、富士康、苹果,如果算上投资这种形式,还有腾讯、美团——大大小小的科技巨头,都在抢造车这块蛋糕。对于中国的造车玩家而言,如果说两年前特斯拉进入中国,就像是把一条鲶鱼丢进了鱼塘,那如今科技巨头大批进场,就像是狼来了。鲶鱼特斯拉,激活了国内的新造车市场,淘汰了那些“骗补贴”的落后玩家,正在大批进场的科技巨头,则会对现在的造车格局带来新的冲击。为什么科技巨头都在造车?新造车股价暴涨、疯狂造富之后,巨头们又在打一个什么样的算盘?巨头盯上了一张来自年的大饼造车是一个最早以PPT闻名的行业,因为往往车还没量产,PPT先出来了,投资人和客户的钱一收,至于车怎么造出来,那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所以,要造车,先画饼。科技巨头,就是看到了那张大饼。而看起来最美味的那一张,是在年。国务院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年)》中是这样说的:到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这个20%,是什么概念?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年,中国全年汽车销量.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有.7万辆,占比5.4%。从5.4%到20%的过程,是新能源汽车逐步取代燃油车的过程,也是接下来这五年里,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增量空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从年下半年开始加速,从7月开始,每个月产销均刷新当月历史记录,12月创下月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速达49.5%,全年增速10.9%。按照这个速度发展到年,按照20%的渗透率计算,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空间是非常有想象力的。跟社区团购相比,这是一个跟科技巨头的业务更相关、前景更明朗的市场。巨头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瓜分这新增的电动车市场份额。去年10月有报道称,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的董事长刘杨伟表示,富士康将进军电动车领域,目标是在年后抢占10%的电动车市场。去年12月苹果要造车的消息出来后,高盛在一份报告中称,在乐观的情景下,苹果有望到年获得电动汽车市场5%的份额,年销量达41.7万辆,销售均价为7.5万美元。光大证券甚至对三家造车新势力未来的销量进行了预测,目光同样是放在年。根据他们的测算,年,造车新势力对标的纯电动车市场空间或达万辆,其中特斯拉约占1/3达60+万辆,传统车企约占1/3达60+万辆,小鹏和蔚来分别约20-30万辆,理想约15-25万辆。销量是一方面,另一张来自未来的大饼,是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业内同样将目光放在了年。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英特尔旗下子公司Mobileye在1月称,自动驾驶汽车将在年左右于消费者中大面积普及。所以年将是一个分水岭,到时候将是所有入场玩家一决高下的时刻。而现在,整个市场显然还处在竞争的早期阶段。富士康和苹果的车影子都还没看到,蔚来、小鹏、理想在年的销量,也还只是年预测数据的一个零头。年,它们的新车交付量分别是辆、辆、辆,但截至年底它们的市值却分别高达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国内的三家造车新势力已经证明,资本市场有足够的耐心,给与新造车企业天价估值,即便新车的销售还没有起量。而年的大饼,更是足够吸引巨头争相进场。造车,不只是为了卖车那么,为什么巨头都选择了现在这个时间点?如果把时间维度拉长我们会发现,在过去几十年里,造车这件事情,一直是传统车企巨头的游戏,跟创业公司和科技新贵没太大关系。因为汽车产业太成熟了,传统车企巨头把控着市场、技术、产业链,新公司没有任何机会。特斯拉的出现是第一个变量。3年特斯拉成立,凭借一己之力开启了汽车电动化浪潮,这背后的底层逻辑是电池取代燃油,是能源革命催生了新的出行方式。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崛起是第二个变量。年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互联网车企站到台前,成为新造车的一股力量,随后陆续推出量产车型。年是一个关键节点,特斯拉在这一年起飞,全球销量接近50万辆,理想和小鹏都在美股成功上市,蔚来重新步入正轨,它们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技巨头都来造车,打的什么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