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文化吉林在渡口看风景读邓晓芒冥河的
TUhjnbcbe - 2021/5/19 8:31:00

学术的书刊,我很少愿意看除了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外的出版社出的书,这次算得上是个例外,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主要是被书名《冥河的摆渡者》这么富有诗意的标题给吸引住了,于是下定决心将他读下去。

原初以为应该是一件文学作品,后来看作者邓晓芒老师,心中有些惊讶,以为他改行从事文学了。怀着这样一种好奇心,读了下去,虽然在书的封面上标注了“康德判断力批判”的字样,我却不以为然,索性当一本文学作品,读得舒服有感。邓晓芒老师明显是在用中文话语转述康德《判断力批判》的东西,里面难免有一些个人色彩和文学书写,皆不足为奇。

邓晓芒

作为三大批判完结之书的《判断力批判》标志着康德批判哲学体系建构的完成。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寻求两个分割的世界的沟通,认为自由的道德律令要在感性的现实世界实现出来,其中介是反思判断力。在这本书中康德明确地将其分割成两部分,一是审美判断力批判;一是目的论判断力批判。这本书中康德试图通过从特殊去寻求普遍的反思判断力按照“自然合目的性”来沟通认识与道德两大领域,实现自然界的必然王国与道德界的自由王国的和谐,康德在认识论和伦理学之间建构一反思判断,最终完成了其先验论哲学体系。在康德那里,产生《判断力批判》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的调和,希望从中找到二者之间的过渡,这样看来《判断力批判》的的确确有着一种桥梁的作用,恰恰可以成为冥河的摆渡者,让这个批判哲学体系趋于康德设想的合理、完整。

我的记忆中,总是认为康德《判断力批判》是一部美学著作,甚至在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朱光潜《谈美》中都将其奉为佳作。邓晓芒在用全新的角度去诠释这本著作,提出:《判断力批判》一书在结构上为总体的人类学服务的。传统的对该书的看法,割裂了康德所要阐述或者建构的批判内在机理,使人无法全面了解到《判断力批判》中康德所要做的努力。

宗白华和他的《美学散步》

在《冥河的摆渡者》一书导言中,邓晓芒提出了关于康德美学思想在其哲学思想中的地位,还有贯穿于康德哲学体系中的方法和最终意图。首先,从美学思想的出发点来阐述康德美学的建立是从他把整个哲学体系看作“人类学”(Anthropologie),这种更辽阔的视野本身的迫切需求而来的,就是用人类学立场来调和前两个批判的分裂与对立,尽可能地满足于将“本体”与“现象”划清界限完事。对人类心灵能力的探讨,是康德构思其三大批判的出发点。康德在其纯粹哲学领域中,想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我能知道什么?(也就是形而上学)2.我应做什么?(也就是所谓的道德学)3.我可以希望什么?(这和宗教学紧密结合)4.认识什么?(这是康德哲学的终极目的,前三个问题都是为这个问题服务的,只有回答了这个问题,才能达到其哲学的最终诠释。)。

美学作为人类学的一部分,出现在康德的哲学著作中,显然是为了扩展其有关人类学内涵的一种重要手段。康德成就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存在,并且不断地推动着这门科学的发展、进步与完善。美学思想是理解康德《判断力批判》的重要部分,也就是说,美学知识《判断力批判》的一种重要的理解工具,实质上在此邓晓芒也就言明了这本书的内在“关于人类学性质的著作”,也就这样开始被邓晓芒予以展开了,哲学笔记式的探讨。

究竟该如何理解《判断力批判》内部结构的有机联系,以及和前两部批判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按照邓晓芒提出的观点,应该是从“作为人类学”的角度去理解。这也是理解康德人本主义思想的关键,也就可以深入地理解康德美学思想。邓晓芒在本书中用了一个词“先验人类学”,是贯穿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前提,是进行批判之时,谨遵的根本立场,也是康德哲学核心生存的内在法则。

到这里,邓晓芒把理解《判断力批判》的方式,归结于对哲学人类学立场的剖析,邓晓芒这本著作从《判断力批判》的内外结构方面予以严密的疏理。邓晓芒的叙事方式,借助于“写史”,从文艺复兴以来,关于“人的发现”到康德“先验人类学”之间的哲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吉林在渡口看风景读邓晓芒冥河的